
妳轉過頭來,有點遲疑:「我實在不太懂這個廣告的意思!」,
我闔起書瞄了一眼,
某個豪華休旅車品牌意氣風發似的瀟灑行銷,困擾了還在摸索人事應對進退的小女孩。
我氣定神閒:「大概就是要告訴觀眾,這台休旅車可以上山下海,沒有甚麼到不了的地方!」,
「從衣服倒出滿滿的砂礫,濕淋淋的背心,還有跳出來的寄居蟹,都只是要讓觀眾印象深刻。」,
邊小心翼翼形容邊看著妳,希望妳接下來的問句是我期盼的發語,
「但是為什麼要這樣丟衣服呢?」,小女孩歪著頭百思不得解,
妳轉過頭來,有點遲疑:「我實在不太懂這個廣告的意思!」,
我闔起書瞄了一眼,
某個豪華休旅車品牌意氣風發似的瀟灑行銷,困擾了還在摸索人事應對進退的小女孩。
我氣定神閒:「大概就是要告訴觀眾,這台休旅車可以上山下海,沒有甚麼到不了的地方!」,
「從衣服倒出滿滿的砂礫,濕淋淋的背心,還有跳出來的寄居蟹,都只是要讓觀眾印象深刻。」,
邊小心翼翼形容邊看著妳,希望妳接下來的問句是我期盼的發語,
「但是為什麼要這樣丟衣服呢?」,小女孩歪著頭百思不得解,
朋友問:「妳是個嚴格的媽媽嗎?」,
我歪著頭想了又想,自己回答好像不太實際,
湊到女兒面前:「妳覺得媽媽對妳們嚴格嗎?」,
小女孩正把一叉子的馬鈴薯餅放入口中,頓了一下:「我覺得不會!」,
我有些欣慰,
而心裡想著的,卻是兩年多前在同樣的餐廳,差不多的位置上,
妳因為「沒打招呼」而讓我正色疾言的訓話,
當時妳僵硬的表情,我還記得,
滾水川燙地瓜葉後,從一鍋葉綠素水裡撈出菜梗菜葉,
放到已經調味好蒜末、海鹽、苦茶油的深盤,
長筷拉高著拌勻,
我實在愛極了這滋味!
但是關於其中好吃的秘訣,光想起,
指尖彷彿開始泛著地瓜葉汁液引起的粗澀感,
還有那連續掐斷菜梗的動作,讓原本光滑乾淨的指甲片,末梢染了灰黑色澤的不美。
老二是這樣的,
在姐姐面前蠻不在乎,其實心底常常比姊姊還要敏感,
在媽媽面前鬼靈精怪,其實調皮下就是纖細的心思,
在爸爸面前無所不能,其實不過是撒嬌前的逞強,
我們家老二,是這樣。
因為是老二,被看待得很需要多一點兒睡眠,加上睡熟比姐姐還要稚氣的臉蛋,常讓人不忍叫醒,
所以總晚起,
很多時候,對於那些用不合時宜言行讓我們有所自省的人,或許在某種程度上都該對他們說聲謝謝。
讓孩子看著,對或不對,
比家訓說教還要有用。
澎湖東海上,夜釣小管的重頭戲自然是將海釣上船的小管即席烹煮,
在搖晃的暈眩中,那種像野餐般的新鮮滋味,令人難忘!
船員吆喝著大家靠攏淺嚐,
簡陋有洞的紅盛籃上放滿川燙嫩熟的新鮮小管,還有一碗美乃滋,
昨晚陪著孩子們點心宵夜,翻了翻「親子天下」雜誌(10月號),
李坤珊女士在「家有學前兒」專欄:《教養幼兒‧從了解與接納開始》一文中的某個舉例,
讓我急急想打字放在網誌上與大家分享(找不到網路文字版)!
文章內的小標題是:硬性移植,容易水土不服
幾年前,我受邀到台北學生的一家蒙特梭利幼兒園裡,看她們的教學現場。
有一個四歲的小孩,跳到工作檯上,不肯下來。
那個班上的一位老師,慢慢地走到櫃子旁,輕聲細語的一直對孩子說:「請你下來,這樣好危險。」
那個孩子,一定是聽慣了這樣的「勸導」,充耳不聞,也置之不理。
事後,我問那位老師為什麼她會這樣處理?
她回答說:「我想尊重小孩。」進一步的,她問我:「老師,要是你,你會如何處理呢?」,
我半開玩笑著說:「對那個孩子來說,引導過一次後,還不聽,我會像老鷹一樣,一把把他抓下來,因為他可能有生命危險。」
我很喜歡在各種場合聽小朋友們聊天,饒富趣味。
有一回在遊樂場,
一個小男生對著像是親哥哥的大孩子表示:「天氣好熱,等下能不能去附近的超商買飲料喝?」,
看起來很有大哥哥威嚴的孩子有些不情願,
因為手上的零錢,大概是他幫媽媽做家事的酬勞,
言語間有很多捨不得,捨不得讓無所貢獻的弟弟,平白享受了!
乍聽下覺得孩子間的互動與想法單純可愛,
有時候,看著孩子的哭泣不斷,媽媽心中的嚎啕,分貝不會少於實際上的震耳欲聾,
尤其當那樣的情緒,還夾雜著失望時。
我一直想著在那個時點,我的堅持,
堅持要用一種對孩子當頭棒喝的做法,到底是對,還是不對?
尤其當孩子處於似懂非懂的年紀,
就像她看起來懂得分辨丸、九的不同,懂得記憶妙、紗、沙、吵的相似音異意異,
但是實際上卻很難再進一步讓學齡前的孩子,
很喜歡親子天下6月號的某一段(摘錄自親子天下網站):
在進行愛的管教時,專家建議,父母必須先破除兩個重要的迷思:
迷思一:父母不是孩子的朋友
許多現代父母都想不計代價的,成為孩子的朋友。他們擔心孩子生氣、不高興,破壞了親子之間的關係。
教書有三十多年經驗的政大實小老師黃寶慧觀察,現在的家長和孩子相處時間少,很怕把關係弄僵,怕孩
子討厭他們,只想當「朋友」,不想當「父母」。例如小孩在學校做錯事或表現不好,家長會一直解釋原
因。「同理」完孩子之後,卻沒有「改變」孩子的行為。「小孩犯錯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打電話告訴家長
。因為只要打過電話道歉或告知就沒事,不需要改變或處罰了。」黃寶慧說。
在優先順序上,父母要學會「先做好父母,再做好朋友」。《培養二十一世紀父母》一書作者、教養專家
黛柏拉.海芙勒(Debra W. Haffner)強調,孩子需要有界限的父母,幫助他學習面對人生的挑戰和義務
。能理解行為界限的孩子,能自我調節並尊重界限。
過去那個年代,
這一個多月來,我是她的小寶寶,她是我的小姐姐。
我很喜歡這樣的角色扮演,
甚至後來有些食髓知味,
只要我撒嬌地對她喊了聲:「姐接~」,
她的所有不動如山,就會迅速轉變為任勞任怨,而且笑容可掬,神色倏然成熟鎮定,
她會用雙手環繞著我的頸,
小手輕拍著我的肩,很有安慰保護的意味,
我牽著蕾蕾小小軟軟的手,
雲間閃躲著短暫的陽光灑在我們身上,眼前落下兩個一長一短的影子,
在冷冷的空氣,
充滿幸福的午後散步中,我莫名興起一絲淡淡微微的傷感,
緊緊再握了一下手心中那個小小又暖暖的手,
戴著帽子的蕾蕾仰頭對我一笑,
這是我跟她這兩年多來,
以她的數數程度,可以精確算出,與媽媽單獨約會的次數,
其中很難得的一回。
某次幾個雙子媽閒聊,後來大家結論一致:
「老二不得不超可愛!因為如果不夠可愛,怎麼跟老大一較高下呢?」,
這當然是一時興起的玩笑話,
不過明顯點出,父母很容易就刻版印象認為,
因為「老二比老大更懂得爭取」,
所以也就願意多點容忍(/或寵溺)「和老大的溫和相比,老二意見多,個性比較"恰"!」是理所當然的常態。
不過有一天我突然想到,
在台北,
和小啾東京小旅行的前兩天,我實在捨不得單身赴約,匆匆忙忙在出門前一刻決定拎著她「一起企」!
在Jolly Brewery ,這個小妞妞安靜守本分,該吃飯該喝水,完全沒讓阿姨們擔心分神(多虧有沙米跟我雙面夾殺,呵呵),
直到餐後又轉戰Joyce Cafe,
她才開始不耐碎碎叨念:「要回家,想姊姊~」,
我一整個不捨,難為兩天後她得第一次面對跟媽媽跟姐姐跟爸爸的短暫分離.....
某晚,在我眼中一向冷靜又勇敢的朋友,從電話的另一頭流露了傷心的哽咽,
我們都是雙子媽,
那是非常感同身受的情緒共識,從一開始的起承轉合,即使彼此行文方式不盡相同,但「就是同一件事」!
後來,她提起了在同一時點對於老二的愧疚,
那一霎那,我才猛然發現:「在對於老大波淘洶湧的無止盡虧欠感中,我完全忘了分一瓢給快樂的老二!」,
我對她開始有了歉意.....
因為老二總是那麼快樂,
這是我有了孩子以後,一直想寫的文章,
不過因為沒什麼擔當,很怕被眾人圍剿,遲遲按耐住不敢發作,
只是看了這陣子大家人心惶惶在腸病毒高峰期這幾個字眼,
政府成天提倡勤洗手,憂心如焚的家長們整天往小孩身上東擦西抹想盡辦法除菌,
誇張一點的,大概是恨不得孩子上課/生活通通都在海底世界,就乾脆泡在消毒水裡算了,
終於,膽小又渺小如我,實在不吐不快!
很難嗎?請跟著我大聲問自己一次,
想打噴嚏前,舉起你的手,打噴嚏時,用上你的手,打完噴嚏後,擦擦你的手,
這件事很難嗎?有這麼難嗎?
乾燥枸杞是小啾很喜歡的零嘴,
可以一次吃個兩回合(小手握著一把為一回合),
熱愛的全盛時期每天早上起床後前幾句話就是要我開冰箱給她一把枸杞;
不過雞湯裡煮過或者這種甜湯的軟軟枸杞,是小啾非常介意的拒絕往來戶,
她會在我舀湯時特別叮嚀我:「馬麻,千萬不要給我胖胖軟軟的枸杞喔!」,
沒關係,反正湯願意喝就好!
我很少講狠話,能夠婉言以對,我就盡量,
不管是對大人還是對小孩,
有一次和朋友帶著孩子們用餐,
那時候還在經歷「剛有妹妹的適應期」的小啾,開始她聲東擊西的叛逆,
挾帶著自己得坐在媽媽對面,看著媽媽緊抱著嬰兒妹妹的心有不甘:「ooo又xxx(大意是東西不好吃不想吃)」,
我按捺住不耐(我的朋友跟她的朋友在旁啊,兩個人都要留點面子的,呵呵),
簡短回了句:「ooo又xxx(大意是沒什麼好挑的,妳就是得吃)」,
看到小啾很認份叉起食物入口,朋友應該是緩頰成分居多:「我們家小孩不喜歡的,怎麼樣都不吃」,
那天的早餐約會,我記錯時間,先到了,
慢動作喝了咖啡,慢動作用觸控筆開始下載了很久一直沒機會玩的種花遊戲,
慢動作看著窗外的落雨,慢動作仰頭細看常餘光掃描卻從不識雕花的玻璃,
我太沉浸感動於這樣的慢動作,
這種由我掌控,節奏刻意慢到快凝結的氛圍,
多棒,叫做「自由」的這回事。
可是沒持續太久,我突然有了醍醐灌頂的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