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出版社邀請之專文推薦:尊重每一顆種籽原生的美好與良善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種籽,
在層層的包覆保護中,沒有人有能力去預知每一顆種籽將來是否繁枝散葉,
只能給予尊重並靜靜期待著。
而父母,則是種籽滋養的土壤,是溫潤的雨水,是種籽生根發芽的最大支持-
從小(Small)到大(Graet),
從一顆種籽的開展,到生命傳承的無限延續,到期待開花結果的美好願景。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種籽,
在層層的包覆保護中,沒有人有能力去預知每一顆種籽將來是否繁枝散葉,
只能給予尊重並靜靜期待著。
而父母,則是種籽滋養的土壤,是溫潤的雨水,是種籽生根發芽的最大支持-
從小(Small)到大(Graet),
從一顆種籽的開展,到生命傳承的無限延續,到期待開花結果的美好願景。
,
然後因著「不只是好物分享,還能讓大家都能輕鬆用好物」的發想,
才緩緩慢慢與朋友們構築出《MyWay Living》的幸福青鳥,
這樣小小的起步,都源自於再自然不過的「不只是愛分享,還要大家都能擁有」的單純意念,
小啾說:「這是我們三個人合作的好吃紅蘿蔔!」,
然後興高采烈地用筷子夾著香味四溢的紅蘿蔔,一片片吃完。
我想起小時候,
媽媽為了讓我和妹妹們對紅蘿蔔不排斥,
同樣是一副興高采烈的神氣,在三個女兒前清脆地生啃紅蘿蔔,
然後盛讚新鮮的紅蘿蔔滋味有多甜美~有多健康~
或者從燉煮一鍋的湯裡,舀起一塊紅蘿蔔,
傍晚,散步回家的路上,
有個孩子帶著一抹微笑,說:「今天是我的寒假最後一天了!」,
親愛的寶貝,
我怎麼會不了解妳帶笑的話語中,眼中閃過的那抹失落呢?
隨即刻意地輕快回答:「是啊~真是值得好好慶祝一下!」,
這靈巧的孩子馬上哈哈大笑:「就像我們昨天慶祝(小廷姐姐)生日一樣嗎?」,
可不是?
正因為是假期的尾巴,
爐上壓力鍋加溫著臘八粥!
約了大孩子去逛逛一直都很有年味的南門市場,
在「萬有全」和她點數了排陣列般的臘腸肝腸臘肉,
買了她很愛的「合興」抹茶芝麻湯圓,
手牽手悠悠晃晃,兜了一圈南北雜貨,
最後拎一袋「五顏六色豆子們」回家!
恭喜學長學姐,
親愛的二寶,祝妳生日快樂!:)
這雙五歲多的小手,開始了第一次敲敲打打初體驗,在「娃娃活(Wowoho workshop)」。
即使幼兒專用的鐵槌,已經比正常的鐵鎚減重不少,
還是讓她在玩木頭的過程,頻頻甩手放鬆,有些不勝負荷的模樣,
看她偶爾回頭對我和陪課的妹妹一笑,又繼續專心投注在木作的學習與實作中,
這雙小手,很努力在完成她第一個的木工設計與創作,
從她最愛的彈珠台開始.....
後來發現,小啾設計的彈珠台其實玩法還頗複雜,
晚餐,我享受了兩個女兒的熱情招待!(從頭到尾,我就包了這盤中間的兩顆水餃)
一起幫忙了攪拌水餃內餡,一起用鼻子調味(聞到最讓人想吞口水的香味,調味就完成!),
姐妹倆最期待的,還是「用玩具包水餃」這回事!:)
先把水餃皮平鋪在水餃模具上,
昨晚陪著孩子們點心宵夜,翻了翻「親子天下」雜誌(10月號),
李坤珊女士在「家有學前兒」專欄:《教養幼兒‧從了解與接納開始》一文中的某個舉例,
讓我急急想打字放在網誌上與大家分享(找不到網路文字版)!
文章內的小標題是:硬性移植,容易水土不服
幾年前,我受邀到台北學生的一家蒙特梭利幼兒園裡,看她們的教學現場。
有一個四歲的小孩,跳到工作檯上,不肯下來。
那個班上的一位老師,慢慢地走到櫃子旁,輕聲細語的一直對孩子說:「請你下來,這樣好危險。」
那個孩子,一定是聽慣了這樣的「勸導」,充耳不聞,也置之不理。
事後,我問那位老師為什麼她會這樣處理?
她回答說:「我想尊重小孩。」進一步的,她問我:「老師,要是你,你會如何處理呢?」,
我半開玩笑著說:「對那個孩子來說,引導過一次後,還不聽,我會像老鷹一樣,一把把他抓下來,因為他可能有生命危險。」
我很喜歡在各種場合聽小朋友們聊天,饒富趣味。
有一回在遊樂場,
一個小男生對著像是親哥哥的大孩子表示:「天氣好熱,等下能不能去附近的超商買飲料喝?」,
看起來很有大哥哥威嚴的孩子有些不情願,
因為手上的零錢,大概是他幫媽媽做家事的酬勞,
言語間有很多捨不得,捨不得讓無所貢獻的弟弟,平白享受了!
乍聽下覺得孩子間的互動與想法單純可愛,
有一回午餐,當我忙碌著涮牛肉剝蝦殼,張羅兩個女兒時,
大女兒忽然問了一句:「馬麻~妳的專長是甚麼?」,
手上的筷子雖然繼續動作,
整個人卻因為女兒這天外飛來一筆的問題,
有些尷尬,有些難開口;
因為不想支吾應付,
也不確定這個五歲兒到底知不知道何謂「專長」二字,
既想認真回答問題,卻又無從給個自己滿意的答案,
我喜歡這樣的手作遊戲,從童年的記憶開始;
外婆揮舞編織著細長堅韌又隱藏銳利的尼龍條,
那樣乾脆利索的姿態,幾下子功夫,就是尼龍籐籃的一部分,
只是不斷重複著交叉穿梭的簡單,卻能造就出實用而且繽紛花俏的提袋,
這是小小孩,對大人世界的憧憬,
當時的崇拜與躍躍欲試,我始終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