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g 19 Wed 2009 00:00
【好物】無印良品小容量軟管‧外出勤洗手必備
- Aug 16 Sun 2009 19:07
【棋戲】好好玩‧四子棋五子棋
- Aug 16 Sun 2009 00:39
【小物】隨時 goplay‧小小孩居家也愛玩(新增購買)
這是讓蕾蕾最有真實成就感的棋戲了!
(跳棋老是用飛的先到,多飛個幾次隱約也知道是年紀小的勝之不武.....)
家有雙子,每個都要照顧得不偏不倚,
不讓大的覺得無聊沒意思,不讓小的有看沒有懂又跟不上進度,
很讓媽媽抓頭啊~
這個磁性的井字棋,就挺好玩,挺適合學齡前雙子手足來場遊戲!
- Aug 11 Tue 2009 15:33
【生活】燒滾滾‧摺一個波妞手上玩
- Aug 09 Sun 2009 16:27
【祈福】舉手之勞‧把安心的福氣傳出去.....
- Aug 03 Mon 2009 02:22
【掠影】來個麵包超人‧日安不憂鬱
- Jul 28 Tue 2009 01:38
【喃喃】父母難解‧關於孩子的懂與不懂
有時候,看著孩子的哭泣不斷,媽媽心中的嚎啕,分貝不會少於實際上的震耳欲聾,
尤其當那樣的情緒,還夾雜著失望時。
我一直想著在那個時點,我的堅持,
堅持要用一種對孩子當頭棒喝的做法,到底是對,還是不對?
尤其當孩子處於似懂非懂的年紀,
就像她看起來懂得分辨丸、九的不同,懂得記憶妙、紗、沙、吵的相似音異意異,
但是實際上卻很難再進一步讓學齡前的孩子,
- Jul 22 Wed 2009 19:41
【繪本推薦】米芽米咕 MiA et le MiGOU(天下雜誌出版)
共讀中,小啾一直追問:「MiGOU的腳有30呎長**,是像100公尺大巨人一樣(高)嗎?」,
我愣了一下,
笑了,
真不知道該怎麼形容這樣的度量,
只能指著書頁中(如上圖的手機桌布)的黑色圓點說:
「妳看看,黑克先生的頭這麼小,MiGOU的腳印就這麼大!」,
她還是一副很難想像的模樣(媽媽偷偷笑).....
這兩天,
- Jul 18 Sat 2009 23:38
【生活】冷泡茶‧心涼脾肚開
- Jul 08 Wed 2009 23:10
【旅行】在東京走了一趟花與海
- Jun 30 Tue 2009 17:57
【運動】Kid's new balance style‧幼兒滑步車
我得先說,
如果妳只是想讓小孩快快學會騎腳踏車,
如果妳認為小孩甚麼時候會騎腳踏車是一種學習里程碑,
那真的,
千萬不要繼續看這一篇分享推薦文,
因為如果滑步車被當成這樣的學習工具,我真心覺得:好可惜!:)
我喜歡孩子動手做勞作,不是為了刻意想啟發她的創造力,而是因為她覺得有趣,覺得廢物利用之後的成就感很棒!
- Jun 25 Thu 2009 18:26
【生活】一口一口迷你甜甜圈‧CLOER甜甜圈機
這陣子我們家對甜甜圈很有假作真時真亦假的錯覺!
沒有炸物的油膩,簡單的鬆餅粉就可隨手拈來,
靠著這一台Cloer Donut Maker ,又再度偷吃步贏得兩個女兒欽佩又崇拜的目光.....(掩嘴笑)
多虧有小狐這位日文達人的msn線上日翻中,順利取得產品說明書的簡易食譜後,
試了幾次用小湯匙挖麵糊,常常粗手粗腳弄得盤面都是稀稀落落的殘渣,
- Jun 10 Wed 2009 22:59
【掠影】夏天到了‧乾杯最好!
只想灌飲料當一餐的季節,終於到了~
- Jun 09 Tue 2009 18:00
【育兒推薦】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天下雜誌出版)
如果你的讀書會,正在尋找下一本好書,那麼請務必不要錯過這本「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
作者開宗明義,引述福祿貝爾(Friedrich Froebel):「教育之道在於典範與愛,別無他法。」來貫徹這本書的意念,
也堅信:「父母能給孩子,最重要的就是愛,接下來是盡量做個好榜樣給孩子看」,
無庸置疑,親子相處中「愛」與「典範」幾乎是為人父母朗朗上口的唯一準則,
但是為什麼即使我們已經在茫茫大海中抓到可以靠岸的浮板了,卻仍在困惑中浮沉?
為什麼我們對孩子依然常常有力不從心之嘆?
- Jun 09 Tue 2009 15:32
【喃喃】不要一開始就想成為朋友
很喜歡親子天下6月號的某一段(摘錄自親子天下網站):
在進行愛的管教時,專家建議,父母必須先破除兩個重要的迷思:
迷思一:父母不是孩子的朋友
許多現代父母都想不計代價的,成為孩子的朋友。他們擔心孩子生氣、不高興,破壞了親子之間的關係。
教書有三十多年經驗的政大實小老師黃寶慧觀察,現在的家長和孩子相處時間少,很怕把關係弄僵,怕孩
子討厭他們,只想當「朋友」,不想當「父母」。例如小孩在學校做錯事或表現不好,家長會一直解釋原
因。「同理」完孩子之後,卻沒有「改變」孩子的行為。「小孩犯錯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打電話告訴家長
。因為只要打過電話道歉或告知就沒事,不需要改變或處罰了。」黃寶慧說。
在優先順序上,父母要學會「先做好父母,再做好朋友」。《培養二十一世紀父母》一書作者、教養專家
黛柏拉.海芙勒(Debra W. Haffner)強調,孩子需要有界限的父母,幫助他學習面對人生的挑戰和義務
。能理解行為界限的孩子,能自我調節並尊重界限。
過去那個年代,
我們用一種「仰之彌高,望之彌堅」的崇拜遵從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