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天下午,我左手牽著小啾,右手穩住推車,
兩人走在灑滿陽光的安和路上,
她左轉右繞,就是想一一指出她認識的花樹腳踏車,
還有紅燈停綠燈走,
我很想一把將她抱起,或者侷限在推車內,好快快到citysuper採買,
只是,我突然想到「慢半拍」,然後,跟著身心節奏舒緩。

為人父母,尤其是新手父母,在某些時刻,
是有需要深吸一口氣,告訴自己:慢半拍。

很多時候,基於安全,基於保護,基於完美,基於方便,
我們常常要求自己,對小孩先知先覺「快半拍」;
在孩子三步併兩步,身體向前傾滑時,
在孩子手中的杯碗傾斜40度,似乎快掉落時,
在孩子的嘴巴滴漏出剛就口的湯汁時,
我們很快地一手拉住,一把拿起,一紙擦淨,
因為善意,
她少了去體會用什麼姿勢去"接受跌倒"會比較不痛的機會,
她少了去揣摩如何平衡拿杯碗的機會,
她少了去感覺"原來這種黏膩的感覺叫做髒髒"的機會;
更多時候,
我們會在孩子把剛剛才摺疊好的衣服翻開時,出言禁止,
我們會在孩子伸手想觸摸桌上大人的餐具時,出手制止,
也許她只是想試著模倣妳之前穿衣的舉動,
也許她只是想去拿正好被壓在衣服下的書本,
也許他只是想甸量瓷製餐具跟塑膠餐具的重量,
也許他只是需要多點機會跟"正常餐具"交朋友.....

當然,我並不贊同讓孩子在充滿泥濘或尖石密佈的路上體驗跌倒,
或者讓孩子放肆地在餐桌"用食物作畫"/"把餐桌當工具台",
只是,提醒自己,在初為人父母,凡事都是第一次的緊張狀況下,
緩緩腳步喘口氣,小小的失手,小小的不理想,小小的髒亂,
如果可以,盡量放輕鬆。

累積「慢半拍」後的所有時間,去觀察孩子,了解他目前的進度,
體察自己的孩子到底是什麼個性,
然後在教養上即可以「順毛而行」,事半功倍;
夫妻之間,朋友相處,
我們常常會提醒自己也希望對方可以同樣給予「同理心」,
但是,我們卻很少對孩子發揮同理,
我們愛他保護他,
卻因為"不了解",而看不到他所表達的「需要」,
親子衝突難免,父母對孩子失望難免,孩子對父母"無理取鬧"難免。

「親密育兒」說的不是無限度的寵溺,而是尊重,
因為想實現尊重,所以努力去瞭解,
因為彼此了解,所以容易得知需要,
其中最重要的過程,
不是高姿態的標準設定,而是順勢觀察;
跟所有和我一樣「個性急驚風」的父母共勉之,
在快半拍的愛中,偶爾也裝傻慢半拍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shley艾胥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